《東信國小 風雨生信心》
有雨都之稱的基隆市,平均每年有超過半年在下雨,對於靠天吃飯的網球訓練相當不利。不過,成軍26年的東信國小網球隊,過去卻在風雨中成長茁壯,前人辛苦種樹的結果,讓現在的小朋友擁有一座室內場館可供練習,不必再忍受雨中打球的痛苦。
第46屆四維盃學童賽12月1日在新竹三民球場熱鬧開打,從第一屆開始,年年報到,不曾缺席過的東信國小上屆獲得團體季軍,本屆希望再進一步,甚至期盼奪下從未贏過的團體冠軍。「東信之前最好曾拿過團體亞軍,冠軍則是我們最大願望。」負責東信國小網球隊事務的退休老師陳明財(後排左一)說。
說起東信國小,一定得提到陳迪、陳宜這對為基隆網球開疆闢土的兄妹檔。2006年在東信國小服務30年後退休的陳明財,就是陳家兄妹的老爸,他回憶:「東信國小網球隊約在民國80年因為兄妹倆成立,起初全隊人數僅個位數,都是陳迪的親戚與朋友。」
直到目前,整個基隆市的國中國小,仍然沒有一個學校裏面蓋有網球場,東信國小網隊成立之初,小選手只能在從停車場劃出的兩個水泥場地練習;更由於全市經常下雨,小朋友老是在雨中打球,艱困刻苦的克難程度可想而知。
陳明財表示,以前許多人來到基隆後非常訝異說:「這麼爛又不標準的場地還能訓練出這麼好的選手,實在不簡單啊。」況且,每年從11月到4月,基隆幾乎天天都在下雨,打水球成了基隆網球員最擅長的球技,還有人笑說,若是打水球都能贏,正常場地就更不用說了。
約莫10年前,位在基隆市立田徑場正對面的後備軍人活動中心,因屋齡老舊,較少使用,被改為市民體育活動中心。陳迪在2010廣州亞運獲得男團金牌,主動表示要捐出台幣100萬來整修市民中心,成為室內網球場,最後基隆市府同意整修採光及地板部份,也未使用陳迪獎金,但陳迪義舉仍令人豎起大拇指。
有了一般人必須付費使用的專用室內網球場後,東信國小以網球社名義向市府申請免費借用,時間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2時至5時30分。不久後,東信國小便在第42屆學童賽勇奪團體亞軍,創隊史最佳紀錄。據了解,自從有了室內球場,基隆市民在前三年只有使用過兩次,「大概是有些人仍不習慣付費吧。」陳明財透露。
目前,東信國小網隊人數大約12人,卻有蔡長恩(後排右一)、廖上瑋(後排右二)、呂欣璟(後排左二)三位教練,以及專長是彈奏琵琶的活動組長巫興昌老師。義務幫忙東信網隊已超過10年的陳明財說:「有的學校是一位教練帶超過10位選手,我們是平均一位教練帶三人。」
東信國小的教練團背後都會看到陳迪身影。蔡長恩是陳迪表弟,放棄在外近十萬教球收入,來到東信回饋母校,收入不到三分之一。身為陳迪師大學弟的廖上瑋,在學長請託下前來東信協助訓練。正職是在納智捷擔任修車技師的志工教練呂欣璟也是東信校友,有空都會來幫忙小學弟。
三位教練團和小朋友的互動極佳,家長也都十分支持,彼此間凝聚成一股超大的向心力。為讓基隆網球能有更大發展,說話更有份量,更有說服力,陳宜三年前還曾投入基隆市議員選舉,在沒有旗幟、沒有辦事處的情況下仍獲得一千多票,最後雖然落選,陳家兄妹對於基隆網運的推廣可說捨我其誰,鞠躬盡瘁。
東信國小有了專用室內網球場後,除讓基隆網球向下扎根的基礎更加穩固,還吸引外縣市家長帶著小孩前來拜師學藝。一位原本住在新北三峽的陳媽媽,雖然兒子陳孟謙起步較晚,成績也不突出,但因兒子非常喜歡網球,訓練也很認真,所以特地帶著兒子前來基隆念書,並為了打球方便而在球場附近租屋。
或許是看到東信國小的網球屢創佳績而眼紅,去年有少數人拉白布條抗議市民中心不應獨厚網球,也該規畫成籃球場,結果反遭網友砲轟。基隆市府則以體育前瞻計畫回應,計劃在原址改建成四層樓運動場館,讓網球、籃球、桌球、韻律舞蹈等項目共同使用。
陳明財指出,拆舊建新計畫至少費時三年,須耗資台幣五億,財源仍然未知,而且因建築成本過高,落成後維護費及人事費肯定爆增,最後一定得付費才能使用。在當地運動人口對於付費觀念仍未成熟之際,最後恐怕會影響市民使用意願,因而淪為蚊子館。
陳明財以專業角度建議正尋求連任的林右昌市長,與其花那麼多錢蓋新館,不如把屋齡40年的活動心中內外拉皮,修建成網球專用館,除可變成四面室內球場,室外增加兩面,還可規畫體適能健身中心、基隆年輕人臨時室外表演場所等,總經費僅1500萬左右,甚至可成為全國獨一無二、讓基隆人驕傲的北部網球訓練中心。
陳明財明白,若要實現這些歸劃與構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本屆學童賽把成績打出來,「我們的三陳、陳泓諭、陳泓叡兄弟、陳晴瀅都有奪冠機會,上屆團體亞軍獎金兩萬元,我們花在和選手與家長的聚餐上,如果這次能拿冠軍,連選手的阿公阿嬤都能一起來慶祝。」陳明財最後笑說。
Copyright ©
四維體育推廣教育基金會 Four Pillars Athletic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