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報導
Stories

精選文章
首頁 / 精選文章

2018-12-15

馬偉開

《馬偉開 國際網壇叱吒風雲的東方傳奇》
 
額頭上清晰可見的兩道深層皺紋,是馬偉開在國際網壇執教30年留下的痕跡,在這超過一萬多個日子,為工作每天只睡三小時已成為他無法改變的習慣。能在全球兩大經濟體系美國與中國的網壇佔有一席之地,他是唯一一人;以東方臉孔能在國際網壇領導統御20幾位白人教練,他更是前無古人的開路傳奇。
 
今年亞運女單銅牌梁恩碩目前正在廣州星河灣職業網球俱樂部進行為期五周的冬訓,她的教練馬偉開每天都緊盯著台灣小鋼砲,耳提面命調整一些細微動作。除了馬偉開,還有其他教練群以及體能、防護等專業團隊,全體進入備戰狀態,一起幫助梁恩碩迎接新球季的到來。


 馬偉開仔細觀察梁恩碩的動作
對台灣網壇而言,現年54歲的馬偉開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台灣出生的他40年前曾是網協秘書長劉中興在青少年時期的雙打搭檔,父親馬幹曾是台灣省網球協會會長,主辦四維盃學童賽多年,二哥李亞明曾是流行歌手,三姊馬致平在網界小有名氣,三姊夫吳明欽現任新北市三重高中進修部主任。
 
1979年,在四維集團已故總裁楊斌彥的資助下,15歲的馬偉開和龔飛彪、李紀唐、溫秀專、謝麗娟五人,由劉玉蘭率領,前往統一前的西德西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地受訓及比賽兩個月,這是華人網史上第一支出國受訓的青少年網球隊,馬偉開的國際視野,也在這次西德之旅後正式開啟。
 
如今,馬偉開擔任星河灣網球俱樂部執行長,旗下有技術、體能教練及防護員近20位,職業及青少年選手超過30人,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家職業網球俱樂部,「包括教練薪資、餐費、住宿等開銷,我每月要支出100萬人民幣。」至於盈餘?馬偉開笑了笑沒有回答:「以前賺比較多,現在越賺越少。」
 
星河灣網球俱樂部位在廣州市番禺區五星級的星河灣酒店五樓,共有三面硬地球場和一面室內球場,鄰近不遠的星河灣半島酒店另有三面室內球場,所有選手與教練都住在離酒店走路十分鐘的星河灣公寓,用餐都在酒店餐廳,等於食宿都有專人負責,訓練環境不僅舒適,更可用享受形容。
 
星河灣集團目前共有十家連鎖酒店,分佈在上海、北京、廣州、青島、太原、瀋陽、西安等一線城市,廣州星河灣酒店在2008年開幕,網球場原本只是提供給房客使用,由於集團董事長黃文仔非常喜歡網球,2013年邀請馬偉開成立網球基地幫忙訓練選手,星河灣網球俱樂部於是成立。
 
在星河灣,教練和選手之間不是一般認知的直接且固定關係,選手直接和俱樂部簽約,根據個人需求,每年支付32.5萬至100萬人民幣不等的費用,由俱樂部提供訓練場地、食宿、技術教練、體能教練、防護員等服務,合作時間視球員需求和成績而定。若以每周計算的短期訓練,一周費用1650美元。


 星河灣的國際教練團隊
星河灣的教練群來自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阿根廷等國。一名技術教練負責一至三位球員,體能教練可同時為多名球員服務,星河灣利用這種「共享式」的合作方式,大幅降低球員每年的開支。
 
俱樂部排名最高選手是世界39的中國鄭賽賽,她在俱樂部成立前已接受馬偉開訓練;相較職業球員獨立訓練參賽的方式,她更喜歡俱樂部的多元化和集體氛圍:「團隊有很多教練,可以換著訓練,可能這段時間力量練好了,需要練習靈活性,就可以跟其他教練練習。而且大家一起出去比賽,一起加油,很團結。」
 
一位好教練應該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高效率的配合能力,星河灣教練團隊彼此間的合作關係極為融洽,令馬偉開感到驕傲。有時依據賽程安排,某位選手的主教練會被借調給其他人使用,選手本身也完全不會抱怨。
 
正是這樣高效率與和諧的團隊氣氛,確保大家都能齊頭並進,「星河灣的模式可說是全球唯一,它發揮教練團隊的集約化優勢,降低職業球員訓練和參賽成本。」馬偉開常告誡選手,要懂得分享,不管球技進步與否,最重要的是人生的態度,「我們團隊的教練非常願意互相幫忙,球員私底下的關係也都很好。」
 
馬偉開透露,明年初澳洲公開賽,連他在內,星河灣將派出五位技術教練、一位體能教練、兩位防護員來照顧五位參賽選手,包括摘下今年澳網青少女雙料冠軍,因而取得明年澳網會外賽外卡的梁恩碩,以及鄭賽賽、波蘭一姊Magda Linette(81)、哈薩克甜心迪亞絲(Zarina Diyas) (89)、中國朱琳(121)。


 中國鄭賽賽
對於梁恩碩的前景,馬偉開說:「比賽只有技術、體能、戰術、心理四部分,有些選手有能力、沒實力。所謂實力是能天天做到,也就是說能夠穩定地贏球,至於如何做到?要靠不斷的努力和苦練。梁恩碩才剛進入職網,只算踏出一小步,她要學習的還很多,必須把自己實力提高到能和頂尖選手對抗。」
 
馬偉開表示,從年輕時開始,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成立一所享譽全球、最頂尖的網球學校或網球中心,訓練出一流的選手,正如哈佛大學的知名度一樣,人家一聽就知道那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學。「雖然這些年來,我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但直到今年我才領悟,我專注的方向和效果好像放在錯誤地方。」
 
馬偉開解釋:「過去我總是很低調,把重心都放在教練身上,只想訓練出好的教練,但我沒有去創造自己的名聲和打響自己這塊招牌。」然而,令馬偉開自豪的是,網壇執教30年來,他沒有開除過任何一位教練。「我和所有的教練都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只要是我找來的教練,我對他都十分了解。」
 
不像許多國際知名網球學院,教練流動率大,常會被更高的薪資吸引而跳槽,「我賺的錢,都會拿出一定比例獎勵團隊,讓每個人都更有歸屬感。」馬偉開說,有位日本教練在他身邊七年後,因日本提供一個待遇更好,地位更高的職務,「他問我可不可以過去,我告訴他只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當然要把握。」
 
對於一位好教練能提供給選手哪些服務,馬偉開認為,好教練必須要不斷吸納新的知識,同時也永遠要把選手擺在第一位,技術當然是最基本的要求,「舉凡訂機票、訂旅館、安排車子接送、選擇用餐地點、安排練球夥伴、雙打搭檔、甚至安排穿線,所有食衣住行,教練都不該推卸責任。」


 香港女將吳筠柔
馬偉開對於網球的專注和熱情,換來的是旗下教練和選手對他的信賴與尊敬,這也難怪在當今國際網壇的現實環境中,不少教練可以一直跟他合作快20年,很多球員在他麾下也將近10年。
 
最近幾年,星河灣的網球訓練課程在各國選手口耳相傳下,逐漸打出口碑。10月底,網協安排16位12和14歲的男女青少年選手,在星河灣和大陸選手共同參加兩岸青少年網球交流訓練營。台南善化高中一周前也剛結束在此的移地訓練,南科實中網球隊也會定期前來此地訓練。
 
星河灣俱樂部另一訓練重點是幫助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優秀的人還可獲得全額獎學金!自馬偉開擔任教練以來,已經幫助500多位學生進入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美國大學;近年來,星河灣每年都會舉辦美國大學網球選秀會,推薦優秀學員,馬偉開說:「我教過的學生中,有六位曾在NCAA排名第一。」
 
就在12月14日,曾經協助不少台灣選手去美國讀書的前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BYUH)總教頭波特(David Poter),受馬偉開以前學生、目前擔任楊百翰Provo校區總教練的Holly Parkinson Hasler之託,特地造訪星河灣俱樂部,來替學校物色優秀球員,並和星河灣的青少年選手分享進入美國大學的資訊。
 
這些年來,選手經由馬偉開訓練後進入的美國大學,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等,這些學校不僅網球水準出色,在學術上更屬美國一流名校。對於職業球員,俱樂部也會建議他們在正規的訓練和比賽之餘,在網路上學習美國初高中課程,好為未來其他發展預做準備。
 
馬偉開說每天他一起床只想兩件事: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如何解決所有問題!他舉自2010年便由他訓練的鄭賽賽為例:某年,鄭賽賽使用的球拍型號停產,但她用不慣其他拍子,「我只好四處去找相同的球拍,但去哪找?到處去問呀,如果球拍在國外,就請人從國外寄來,真找不到,只好請人開模組再做一模一樣的。」
 
由於從小就在白人世界打轉,馬偉開總是比別人更加認真,他對每一件事情努力的程度讓人無法想像。他說:「我的人生哲學是,我或許沒你聰明,但我百分之百會比你努力,你不可能會outwork me。」無論在中國或美國,馬偉開嚴以律已的處事原則,並沒有讓他因為身處在不同文化或習慣而受到任何影響。
 
來到星河灣之前,馬偉開1996至2008年間,曾於美國佛州德拉瑞灘(Delray Beach)開設自己經營的網球學校,當時學生人數最高曾達120人,教練22位,許多台灣選手都曾去他那取經,現役球員包括詹詠然、謝淑薇、張凱貞,更早時有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台南一中潘帝仁主任、善化高中陳宥安教練等人。
 
由於佛州的網球學院2008年被人合併,馬偉開離開他待了近30年的美國,和太太回到北京,原本他沒有要繼續從事教練工作,因為當時有家預計三年後上市的公司,一年付他25萬美元,請他協助做品牌行銷,不料計畫卻受金融海嘯影響,上市時間被迫往後挪,這也證明了老天爺怎樣都不讓馬偉開離開網球。


 馬偉開隨中國隊出征聯邦盃
馬偉開回憶,「2009是中國全運會年,天津隊請我幫忙訓練球隊,所以我每天搭高鐵在北京、天津之間往返,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八點到家,時間長達一年。」2010年底,馬偉開為了幫球隊尋找冬訓地點,經人介紹後先在星河灣社區的四面球場進行訓練,隔年底再來訓練時才認識黃文仔董事長。
 
當初成立星河灣網球俱樂部的出發點,馬偉開說:「我想重新建立個人品牌,成為一位全世界最好的技術教練,大家如果遇到問題,歡迎來找Alan解決。」俱樂部成立不久,當時年僅20歲的迪亞絲前來求助,由於她經費有限,惜才的馬偉開把迪亞絲的訓練費打對折再對折,打到幾乎骨折。


 哈薩克甜心迪亞絲由於受到馬偉開協助,排名因此大躍進
「因為迪亞絲轉入職業4、5年來,排名始終在100多、200多徘徊,哈薩克網界認為她身材不高(172公分),永遠打不起來。」馬偉開指出,當時迪亞絲不僅排名停滯不前,還欠一屁股卡債,「她來找我幫忙後,一年不到,排名已衝到世界34,不但把卡債還清,也補給我該給我的費用。」
 
馬偉開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在於能替其他人創造多少價值?他總是把學生排在優先順序的第一位,其次才是教練、家長、贊助商,利潤一定排在最後。外界常誤認馬偉開很會做生意,是位錙珠必 較的生意人,事實上恰巧相反。從以前到現在,無論是選手、廠商或企業等,來找他的幾乎全是慕名而來。
 
此外,馬偉開出手大方,就是俗稱非常「阿莎力」,但也不喜歡別人騙他。「我從不做廣告,認為我可以幫忙的就來,認為我不行的也沒關係。」馬偉開說,以前在佛州,有位美國人家長告訴他,最近家中手頭很緊,訓練費用可否打折,不料打折後卻發現,這家人竟飛去夏威夷渡假。
 
原來,「所謂最近手頭很緊,是原本全家一年可以出國渡假四次,現在改成兩次。」馬偉開苦笑。在佛州12年,馬偉開好幾次不但沒收選手費用,還直接給錢幫助他們,「有位中國男選手,我幫他8年,花在他身上100萬美元,結果他也沒打出來,就拍拍屁股走人。」
 
另外還有一次,6呎8吋的克羅埃西亞教練Izo帶了位選手給我看,說他很有潛力,但也沒錢比賽,我就當場把我身上所有的3000美元全給他,之後又給了1萬多美元。」2013、2014年,馬偉開每兩個月就都會去香港訓練當地選手一周,「他們總共付我50萬,但我卻花在選手身上60萬。」
 
馬偉開承認,以前自己是老闆,可以如此豪氣,但在星河灣,選手如果真的有心向上,但經濟能力不足,訓練費用打折已是極限,「經營整個團隊花費很可觀,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況且,選手去外面訓練、比賽,本來就是要自己花錢,當全部都是花別人的錢時,進步會有限。」
 
馬偉開舉1990年末期,德國網界為複製貝克、葛拉芙成為球王、球后,因此成立青少年國家隊的例子:「當時德國網協從汽車大廠募得資金,成立男女的保時捷隊,賓士隊,每支球隊僅四人,每年經費高達200萬美元,選手本身不必出錢,穿的漂漂亮亮,出國還搭商務艙,最後成績卻慘不忍睹,計畫只好草草結束。」
 
馬偉開為人處事有美國人作風,一板一眼,他外表看似嚴肅,內心其實幽默風趣,這和他的成長有關。由於馬偉開14歲便隻身赴美,並是寄人籬下,所以從小就會察言觀色,自我要求極高,每件事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譬如一早起來,除了整理自己床鋪,還會去除草,倒垃圾,把整個寄宿家庭弄得一塵不染。
 
馬偉開回憶:「這是生存本能,因為我住在別人家,很怕別人不喜歡我,最後沒地方住,所以我必須不斷確認每一件事都有做好,不能有一絲差錯。」長期下來,馬偉開凡事追求完美,一絲不茍,也讓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壓力很大;相對地,成長也更快,但很少有教練沒被馬偉開罵過,他說:「我用英文罵人比較流利。」
 
「我應該不算完美主義者,稱為『有效果主義者』還差不多。」這些年來,許多跟在馬偉開身邊工作的教練,離開後都晉升為國家隊教練,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馬偉開說:「其中有一位墨西哥人最後還成為墨西哥國家隊總教練。」
 
回憶過往,馬偉開記得20歲就讀費城天普大學國際金融科系之際,展開人生第一個網球訓練班,「當時打工一小時只能賺5美元,教網球卻有45至50美元。」23歲時,馬偉開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網球俱樂部,兩年後把俱樂部年營業額從不到30萬提高到300萬美元。「我像救援投手一樣,專門挽救經營不善的網球場。」
 
大學畢業後一度在華爾街工作半年的馬偉開,想起當時管理球場的情況:「我每天一早就會去整理球場,場內場外大大小小的每一件事我都做過。我曾說:『我不會做的事,我絕不會讓你去做。』當我要你做某件事時,表示這件事我以前已經做過了。」
 
網壇任教30載,馬偉開光在四大賽申請的教練證已超過百張,若再加上其他大小比賽,證件超過一千張,足足可裝滿兩大箱。他說:「2000年美網我有算過,如果把訓練幾天都算在內,女單會內賽128籤,我教過其中22人。以前我有集郵習慣,現在喜歡集證。我去過的所有比賽證件,我一張都沒丟掉。」


 馬偉開在2018台北海碩盃
年輕時馬偉開學過畫畫,參加美術比賽得過獎,所以對線條很敏感,「如果球員的手部、頭部、肩膀或腳的位置不對,我會馬上知道。」此外,馬偉開還對室內設計和服裝設計極有興趣,高中畢業原本計畫申請位於曼哈頓西12街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卻因學校沒有網球場,讓他無法打球而作罷。
 
從之前在佛州開設網球學校時,馬偉開每天就只睡3小時,因為他每日任務清單上永遠都有密密麻麻做不完的事,這個習慣直到現在依然沒變,「一天24小時,如果睡8小時,等於睡掉三分之一,如果人能活到90歲,我可不要睡掉30年。至於我額頭上的皺紋,從我很年輕時就有了,應該不是睡太少造成。」
 
台灣是馬偉開的家鄉,對於家鄉網球的未來,他說:「台灣有很多孩子具有網球天賦,欠缺的是大家共同來創造健全的環境,也就是把資源共享。」正如馬偉開的俱樂部利用共享式合作方式,讓每位選手都可以得到好處;當大家都有好處,整個網球發展及運作就可以持續下去。

每年春節,馬偉開都會帶著妻女回到台灣老家過年,看看親人,會會老友。30多年來,他在美國、中國網壇闖蕩,在國際教練團隊叱吒風雲、運籌帷幄、指揮白人教練若定的故事,應該會給有心去走職網之路的年輕教練,帶來更多的感動和啟發。

Copyright © 2018 四維體育推廣教育基金會 Four Pillars Athletic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Back To Top